排坑记录:使用 VirtualBuddy 在 macOS 下创建 macOS 虚拟机
寻找 macOS 下较为轻量的 macOS 虚拟化方案,找到了这款软件。轻量确实轻量了,但是相关设置和文档都不太多,在此记录一下安装时踩到的坑。 软硬件环境 设备型号:MacBook Air M3 系统版本:macOS Sequoia 15.5 软件版本:VirtualBuddy 2.0.1 (282) 坑 1:镜像下载速度奇慢 软件内自带了下载系统镜像的选项,但不知道究竟接的是什么源,下了很久还是只下了一点点。好在软件提供了使用本地镜像的选项,遂在网上寻找可靠镜像源。找到了两个网站看起来比较可信,一个是 ipsw.me ,一个是 IT 之家提供的下载页面。经检验,两者给出的链接都是一样的,都来自 updates.apple-cdn.com 。 坑 2:安装阶段虚拟机无法启动 下载完镜像后,导入到虚拟机中,却提示 An error occurred during installation. The virtual machine failed to start. 在网上搜寻一番,在 VirtualBuddy 相关的帖子下没有人反馈这个,却在 UTM 的 Github Discussions 里面找到了解决方法: 检查 IPSW 文件的完整性 重启宿主机 最终,我重启了电脑,一下就解决了,或许就是不知道什么小 bug 导致的吧¯_(ツ)_/¯。 坑 3:网络问题 这个坑有 2 个部分,一个是 OOBE 的时候无网络。我的解决方法是关掉客户机,然后关掉宿主机的代理软件,再重启客户机。另一个则是进入桌面之后,显示以太网已连接,但打不开任何网页。解决方案是修改客户机的 DNS,比如改成 114.114.114.114 。 参考文献 https://github.com/utmapp/UTM/discussions/5090 https://github.com/insidegui/VirtualBuddy/discussions/16
Git 初始配置(for macOS)
每次换新设备,都要重新设置一下 Git,然后又得四处查资料,不胜其烦,故记录。 1. 配置用户名和邮箱 git config --global user.name "Your Name" git config --global user.email "[email protected]" 2. SSH 配置 2.1 生成新 SSH 密钥 ssh-keygen -t ed25519 -C "[email protected]" 2.2 将 SSH 密钥添加到 ssh-agent 在后台启动 ssh 代理 eval "$(ssh-agent -s)" 修改 ~/.ssh/config 文件以自动将密钥加载到 ssh-agent 中,并在密钥链中存储密码 创建 ~/.ssh/config 文件 touch ~/.ssh/config 打开 ~/.ssh/config 文件,然后修改文件以包含以下行 Host github.com AddKeysToAgent yes UseKeychain yes IdentityFile ~/.ssh/id_ed25519 将 SSH 私钥添加到 ssh-agent 并将密码存储在密钥链中 ssh-add --apple-use-keychain ~/.ssh/id_ed25519 2.3 新增 SSH 密钥到 GitHub 帐户(略) 2.4 检验设置是否成功 ssh -T [email protected] 参考文献 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120862483 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688103044 https://docs.github.com/zh/authentication/connecting-to-github-with-ssh/generating-a-new-ssh-key-and-adding-it-to-the-ssh-agent https://docs.github.com/zh/authentication/connecting-to-github-with-ssh/adding-a-new-ssh-key-to-your-github-account
门铃里的空电话
🎵 和着《あなたを・もっと・知りたくて》一起阅读,或许不错。 日头从东边升起,跨过正午的界河,慢慢又向西边落下了。囝仔熟练地从爸爸的被窝里钻出来,此时爸爸已经在大声地打鼾了。囝仔并不喜欢睡午觉,每天在幼儿园里睡午觉已是很勉强的事情,到了周末可就再也不想睡。但是爸爸总叫他上床睡觉。囝仔并没有别的办法,只好等到爸爸鼾声如雷的时候,再偷偷地钻出来。 从走廊最深处的房间走到客厅,囝仔推开每一扇门,只看到太阳的影子荡在瓷砖上,偶尔有一丝微风吹起窗帘,房间空空的。玩具已经玩腻了,电视也不能看。囝仔没有别的办法,只好拿来一张小板凳,拖到鞋柜边上的门铃下,麻溜地爬上凳面,一把摘下门铃的听筒。紧紧握住,放在耳边,囝仔只听到楼下开门关门的声音。最近铁门重上了一遍绿漆,虽然已经干了,但还是很臭。而且,开关门的时候总是嘤嘤歪歪地响,好像很不乐意见到这些行人一样。囝仔并不喜欢,所以平时上楼的时候,他总是会费劲地把门立刻拉上,好像是要它闭嘴一样。 囝仔记得,过年回到老家的时候,奶奶的床边有一只铁皮盒子,里面躺着一部电话机,也有一支像门铃一样的听筒。有时候电视上正循环着春晚小品,电话就响动起来。叮铃铃地,教人着急,而且立刻就能把人唤来,忙把听筒接起,叽里呱啦地“喂”“好的”“嗯”一通,又放下。家里的门铃也是,有时正吃水果呢,忽然就铃铃铃一阵,把人唤来。不过,大人们很少会把门铃的听筒凑到耳边,只是取下来,按两下按钮,又把听筒挂上去了。 大概门铃和电话是同一种东西吧,囝仔心想,毕竟都会忽然地响起来,然后把人叫过来应答。所以囝仔也想学着大人们,对着话筒叽里呱啦地说话。可是,说什么好呢?听筒里除了刚刚的开门声,再没有新的声音传来。有点儿尴尬,又好像带着些不甘,囝仔在心里支支吾吾了好久,终于还是开口问道: “喂?” 还是空空如也,并没有人回答。但是囝仔心里并不很失望,反而有一种莫大的快活悄悄地生起。原来接电话也不过就是这样。又“嗯”“好的”几声,囝仔便开始侃侃而谈,从幼儿园的咖喱饭很好吃,到公园里的滑滑梯都是积水,再到楼下的小卖部里芭乐糖一毛钱一颗……一个细细小小的声音从楼梯口的门铃里传出来,时不时还要“嗯”“好的”几声,似乎真的在和谁通话。 该说是好呢?还是不好呢?一楼的住户正巧都出了门去,囝仔的碎碎念并没有扰民。后来确实又有零星几个人进出楼梯间,但也没有人打断他——当然也没有回应。不过,囝仔不太在意,只是自顾自地讲,他甚至唱起歌儿来了: “祝你生日快乐~祝你生日快乐~祝你生日快乐~~祝你生日快乐~” 其实并没有人过生日,囝仔的生日在年底,而现在是五月。大概是知了快要显身了吧,又或者是石榴花要开了,总之没有人要过生日,至少囝仔不知道谁要过生日。他只是想到,于是就唱出来了。 “小猪,帮我开一下门好不好?”听筒里响起一阵熟悉的锁匙碰撞的声音。 ”好呀!“囝仔学着大人的样子,按了按门铃上的按钮。 铁门嘤嘤歪歪地开了,锁匙声和脚步声交叠着一起上楼,然后铁门又嘤嘤歪歪地关上。“拜拜!”囝仔低声对着话筒道别,然后又挂回去。小心地从椅子上爬下来,扭了一下门把,正好妈妈已经提着红色的塑料袋立在家门口。袋子有点湿湿的,就像妈妈的额头。囝仔接过来,看见里面有一捆小白菜,一条带鱼,一块五花肉,还有一盒黑色的冰凉凉的仙草冻。
门外的小猫
猫本来就是昼伏夜出的动物。白日总找一个没人找得到的地方昏睡,定时出来转悠一下,下午又不知道哪儿藏起来了。 老爸说,小猫知道他要午睡,就会躲到房间里和他一块儿睡,然后六点的时候又把他叫醒。这不是正好么?小猫可能是这么想的,但是老爸不乐意了,还是把小猫赶出来,所以现在下午轻易找不到小猫了。 小猫总是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,似睡非睡。晚上的灯亮起来了之后,他也就从暗处出来,不过也是找个凉快的地方踞着,有时候肚皮朝天,有时候把小爪子折起来。夏天太热了,开着空调的时候,小猫就会跑到风最凉快的地方摊开来,老妈说小猫很精。 有时候小猫会站上客厅的窗台,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台,也不知道他怎么站住的。那里也不干净,但他不会纠结在哪里落脚,轻轻地就趴了下来。我靠近他,想问他在做什么,他也不声响。窗户附近很凉快,隔壁客厅的人走来走去,小猫的眼只是跟着转动,明明也看不见什么,还是那么聚精会神。你想去别人家么?我想应该不是的,但我也猜不透他到底在想些什么。小猫的性格很难琢磨,说简单也容易把握,但打量起来又无处落脚。 时钟经过午夜十二点半,客厅要关灯了。其实小猫这时候才最有精神了,但是人都要睡了,没人和他玩了,他又要睡在客厅了。小猫其实很不愿意睡在客厅,老爸老妈先关门,小猫就总在门留缝的时候钻进去。后来这种空子钻不了了,小猫也生气过,在门口喵喵叫,站起来想要拨弄门把,但是门把有点高,它还是转不动,所以只能撞在门上,或是大声抗议,然而没有用。渐渐小猫就不叫了,也不干撞门的傻事了。 老妈早起,有时候小猫会跑到姐姐房间门前,像个定太早的闹钟。门缝一开,便很快溜进去。一晚上的客厅太久了,那么黑,那么静悄悄,他可能有点受不了吧。我的房间漏风最重,晚上熬夜没关灯总被起夜的老妈抓个正着。小猫喜欢摊在我门前消暑,我一开门就看到他躺着,但他也不爱进来,就是在门外的地砖上摊着。 小猫刚来我们家的时候,受不了独自在客厅过夜,常常跑去姐姐房门前叫唤。姐姐说,一想到他有一天终要死去,心头酸酸的,眼泪就自己流下来。 我有时候会说,小猫天天在家无忧无虑,真是羡慕它。但我总是觉得他可怜,这或许不用上升到自由不自由这样的复杂议题上去,我只是觉得他好忧郁,一次次被拒之门外的心情究竟是什么样的?在门上撞着想要打开门时又在想什么?人们说猫的叫声像婴儿在啼哭,有时候小猫悽悽地站在门口呼唤,我觉得他真的在啼哭。
刬花小记
花盆里的绣球刬了,连带着还有那年从别人天台请来的两棵月季。本以为都是不同的漂亮颜色,结果种出来又全成了果汁阳台。真是不对版吗?还是说嫁接的死了?反正再没见过初来的颜色,也没有那么大的花了。 无尽夏已经在这个家开过四年花,有一年为了培养它,把花全都剪了,之后果然开得很好。不过再也没有后续了,垃圾车载着它的残枝亡命天涯。 几乎每天我都会看微博的那年今日,每到春天,绣球花就要出现许多次,好像又把它重新养了一遍。重拾种花的年纪,我还是很小,但已经稍微懂得点道理。虽然还是忍不住一天在阳台流连反复,不过本就被困在家里,也就只有阳台还能让人稍微透气了吧。 我没想到这些花草离了我之后就立刻变得支离破碎,也许是我也支离破碎了。寒假回来,发现风雨兰早不见踪影,花盆里都是葱蒜。我怅然了很久,又很哭笑不得。老妈说看它们都枯黄了,想必活不长,就全揠了,种点实用的。我不知道它们是真的死定了,还是老妈的独立判断。但我也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争辩,于是只好接受。只是每次提到这个,都只好苦笑。 前几天,老妈提议把阳台的花都拔了,盆土晒一晒,都拿来种菜。我犹豫了一小会儿,很快就答应了。反正它们这样也是苟且偷生,不如死得痛快。但是真正要拔的时候,我又心软了,只除了绣球和两盆小月季。 忘了是去年前年,文竹伸出了一条长长的枝蔓,绕着栏杆上爬,然后在顶上横斜出一道绿影,很可爱。但是接着又黄了,枯了,叶子落了。风把它细弱的纸条从栏杆上拽下来,但也没全掉,只是轻轻地摇曳。如此枯瘦,但一看到它,我还是会想到它的生命力,一边又无奈着感叹可爱的东西总是容易消逝。 如今为了种菜,不得不挪移文竹的位置。我也想争取一下,但这些话语这么无力。 “这个也是会落下来刺的吧?” “什么刺?喔,不是啦,这是它的叶子。不过也是刺刺的。但这是它的叶子。” 所以还是剪掉了。或许一两日不足以给那条枝子带来什么大的改变,毕竟本就没什么浇水,或许是什么也没发现,只是在心里暗咒我该死的不浇水,然后慢慢褪去最后一点青色,黄,掉。或者干脆点,就被老妈扯下来。我不知道,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。 还好老妈也喜欢昙花,昙花也好养得要死,轻易不会死掉,也算是可能的最后一片绿意了吧。
仿佛
没有什么确凿的事,万物总在变化,不可能捕捉到全面的真相,也难以下一个真正合理的判断。所以只有「仿佛」的道理,没法实确,只能相仿佛,大概若此,或许逼近。但声称臻于完美的,又往往在将来全然推翻,所以相信只是一时的动作,总还有改变,不是死了的东西。 走在夏日的凉荫里,今日是热的,明日又泠然。时节有一个名字,气象却总在变化。飞絮飘来飘去,没有定所,但又奇怪,总在驱车的时候吹入我的眼。若是说湖面低垂,影子伸手触碰柳丝,其实葇荑早就开满水面,冻雨把湖岸的衰柳摧折了,引它回光返照。 小车在路上走,风声在耳边揉捏成颂,不是笛子吹,只是口中念念。路上的景色好,所以多爱行走,坐车总那么无趣。有窗还罢了,只在洞里穿行,什么也不是。人的精神在暗洞里磨耗,偏要造出些灯光,其实总不能和阳光比照。毕竟颜色冷硬,心里也凉飔飔的。 人们织电成网,安享栅栏里的轻易。有时也无病,作困兽的哀嚎,痛斥细密的网眼切割了天空一块块。其实轻轻一跳就出来,栅栏不高。也许不必跳出来,只要俯仰,俯得够低,仰得够高,大地上的青草,天空中的飞鸟,也还能见。 暗淡的日子里,清秋失了滋味。其实西风未起的时候,日影北延,也落下一些早春的树叶。没人再谈论小舟沉浮江上,只是空想江湖上游荡。一切寂静地湮灭了,留下无声飘落的细雪。早些来到这里,或许大地就不至于全白。不必一人在湖中垂钓,因为天寒的时候可能一睡而逝。 整日在水泥房里是了无生意的,把人变作将死的模样,还想不起昨天和前天是怎么过的。明天也不知归宿。纵它整齐干净的路,可是腌臜从什么地方来呢?扯一个谎,于是就要花许多功夫圆它,不如真诚些,好歹省力,也不浪费心神。 海滨乱石堆积,吩咐浪花别后一定记得重逢。或许再也不能相见,因为岛心早不能触水。或许还有可能,因为水面渐渐淹抬。何必相见呢?来日又要离别,总不能长久地同在。何必离别呢?总有重逢的时候。反复地唱奏,只是不愿意忘了曾在的音声,循着这句词,或许又能相拥在一起。
从 8G 的 多亲 1s+ 到 16G 的 iPhone SE,什么变了?
前言 高二升高三,照理来说,我更应该继续安稳地用那台小小的多亲 Qin 1s+,毕竟一开始买来就只是想有一台能用网易云的功能机。但是用着用着,发现可以发微博,用 flomo 记事,甚至吃午饭的时候开 dynalist 背诵政治提纲……一个小小的浏览器能干的事情实在是多。 本来功能机不应该用来做这些事情的,但是当你接受了这个现实,就会把它当成日常。然而,虽然「可以用」,但是「很憋屈」——键盘手感很差容易误按、浏览网页要用精度有限的小指针龟速移动……其实,有这个心用下去,形成了习惯,也不是那么膈应,但是好巧不巧,一不小心开始关注起 iPhone 的话题,越看越馋。然而学生党实在很穷,终于是在海鲜市场上把 Qin 1s+ 艰难转手,倒贴了卖废纸的钱,入了一部银白色日版 16G iPhone SE 1 代。 选择 SE 一代,一方面看中的是它继承了 5s 小巧可人的机身,一方面是因为它的性能在如今尚且够用,并且能更新到 iOS 15,兼容比较新的软件。但为什么是 16G 呢?最主要是因为穷,入手之后发现这个存储空间也有效防止了我沉迷它…… 使用体验 习惯了沉甸甸的 Redmi Note 7 吊口袋的感觉,再拿起仅有 113g 的 iPhone SE,只觉得轻盈得不像手机。虽然对比 Qin 1s+(95g) 是稍微变重了,但实际使用中却并不觉得更难受。或许是机身的三围不同,把 SE 放入口袋里反而比 Qin 1s+ 更无感。 Qin 1s+ 始终给我一种感觉——这只是一个勉强用得过去的通讯工具,如果不是迫不得已,不必勉强去用。但是 SE 给我的感觉则是「这真的是一部手机」。在微信 OS 大行其道、防疫措施常态化的当下,带着一部不能移动支付、不能打开行程卡/健康码、不能扫描张贴码的设备,还真是去不了什么地方。所以,相比 Qin 1s+,我更愿意把 SE 带出门,因为它更有被带出门的意义。 然而,要用 SE 取代 Redmi Note 7 成为我的主力——虽然我并没有这样的想法——还是非常勉强的。最尴尬的就是它仅 16G 的存储空间,让我时刻充满不安全感。我甚至没有安装支付宝和 QQ,只是微信和其他几个常用的笔记/音乐/学习软件,就已经能让空间占用达到 13G。不时会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哪怕多贴一点钱买 32G 的版本,但是转念一想,其实这样也就够了,如果真的用上了 32G,指不准能被玩出多少花样,这又丧失了它用以替代 Qin 1s+ 的初衷,反而更像替代 Note 7。 ...
第一次,在年末写总结
是的,这是第一次。以往的这个时候总没有什么兴致写,而多在春天写。今番赶上末了的这一个小时,恐怕却又不能尽说。早些时候的 云游岁半 里其实朦朦胧胧写了一些东西,然而并不很细的,也颇有不知所云的意味。 若要说今年与许多往年最大的不同,就是我思考得更多了,我向着自己的心里探望,想着多少要摸清自己的想法,不过没有很多的收效。我与笔友们探讨,却也没有恍然大悟的感觉。或许正如他所说,这本来就不必追索,因为无论如何,终究受到牵引。其实这也不像是有答案的问题,所以我也终究放下心来。但,如果说毫无收获,其实不是这样。也许我更平静了,也许我更热烈了。 “疲倦”,重复了很多次的词语。今年是格外疲倦的一年,我似乎没有那许多动力去走步道了,即便很想爬山,也搁了重重日子,最后其实不算尽兴。好在我还乐意做这些事,闲来看看各种常春的变换的花,也看看傍晚时候天边的云,只是不像那时候我还会去追。相册里的日落,今年尤其少。相册里的今年,也少。有时候拍照并不是因为它多好看,可能是记录一下,可能是觉得有什么所谓意趣。要我和照片决裂,还是做不到的。 今年也是十分惆怅的一年。或说是我强加给自己的愁绪,但也不乏真正的离情。对花对月对风对雨,看云看山看霞看天,这算不算一种思维定势?望着高远深蓝的遥不可及的所在,然后思绪便如杨花一般飞散。年青时候,本不应该有什么所谓愁绪,也许多年后的哪天我再回来看看,便也笑笑,指不准也要红了眼眶。 形单影只的时间多了,今年也是我品咂孤独的一年。常常,一个人的时候,说是在想东西,实际上并不很多,也不很深,只是随便地放空,少了一些自言自语吧,因为更找不到合适的时候。朋友说,自在的日子多自由,何况我本不是非要依附别人才能生活。所以我也试着接纳,这算开始没多久,也的的确确是大工程一个。 到头来还是不知所云,比想象中的更早搁笔,那就这样吧。 祝自己新年快乐。 【临江仙】 黄叶伫听春意思,那时香引门前。寻花三月立苔边。行云擎细雨,青盖揽晴天。 三十六陂人尽处,忆曾临水登山。翩翩燕子踏高杆。空阶陪旧树,暮水绕孤船。
Firefox 垂直标签栏实现
开启 about:profiles 页 打开设置文件夹 新建 chrome 文件夹 在 chrome 文件夹中新建 userChrome.css 文件,其内容为: #TabsToolbar { visibility: collapse !important; } #sidebar-close { visibility: collapse; } 安装 Tree Style Tab 附加组件 开启 about:config 页 搜索选项 toolkit.legacyUserProfileCustomizations.stylesheets ,设置为 true 重启 Firefox 浏览器即可查看更改后的样式 Ref: 707wk —— 《Firefox 使用竖直标签》
在 Git 中使用子模块
背景 在 关于 Fruition 问题的反思 中我提到因为 Loconotion 方面的原因,我自己 fork 并修改了一遍 Loconotion 项目的部分文件,如今原项目已经修复了这个 bug,虽然一时半会儿并没有迁移回去的必要,但是思来想去还是用官方的仓库比较好,一来自己修改的时候有个人化的定制,可能会泄露一些隐私(其实并不算),二来以后也比较好与上游同步。事实上,除去链接的问题,我也就改了 Google Fonts 的国内镜像,这个问题不大不小,其实也没什么好纠结的。 废话说太多了,本篇文章的目的是记录一下子模块的使用,以便之后不必再四处寻找教程手忙脚乱。 删除子模块 💡 以下命令行操作是在主仓库目录下进行的。 删除子模块缓存 git add .gitmodules git rm --cached submodule_name 删除子模块目录 rm -rf ./submodule_name 修改 .gitmodules 文件 移除相关模块的信息,若只有一个,则可以直接删除此文件。 在 .git/modules 目录下删除相关模块目录 在 .git/config 删除相应的模块信息 提交到仓库,做其他想干的事情 添加子模块 添加模块 git submodule add <url> <path> 报错: git submodule: already exists in the index 先运行下列命令,再重复 1. 步骤 git rm -r --cached submodule_name 使用子模块 *实测 Github Desktop 客户端可以跳过此步骤。 默认在克隆主仓库时不会克隆子仓库的文件,需要手动克隆 ...